https://app-h5.ngzb.com.cn/shareArticle?news_id=1342329762&platform_id=0
9月6日上午,自治区教育厅在南宁举行“弘扬教育家精神,讲述育人故事”活动,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。当天,广西大学郑皆连院士等教师,分享了自己坚守教育初心、传承师道精神的故事。
本次活动,播放了高等院校高水平团队、守边固边爱国教育团队、一线教师教书育人团队、坚守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团队、职业教育高水平团队5个视频故事,并邀请视频中14位教师进行现场访谈。
![](/__local/5/BB/27/E1F58A0E81C319183FD6DE507DC_04686D47_83207.png)
▲与会人员观看育人故事视频。
在广西大学郑皆连院士心中,拱桥不仅仅是一项科技创新的成果,更是他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。他亲自为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,定期举办讲座,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与人生智慧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一批又一批青年成长起来。其中,陈正教授就是他的弟子之一。
![](/__local/4/2B/53/147944E1F7DFECD760E7CDCC32D_874557B5_8012E.png)
▲广西大学郑皆连院士与陈文教授接受访谈。
现场,陈正回忆起往事,提及郑院士经常说的一句话:“做科学实验允许失败,但工程是不允许失败的。工程建设的成功率,往往就体现在一个个细节的处理上。”正是这种严谨认真、精益求精的科学家精神,一直激励着陈正,如今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也将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到下一代。
在南宁市第二中学,有个“长大后,我就成了你”的传承故事。该校的赵少云老师,是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,后来他的学生陈文从师范院校毕业后,回到南宁二中担任化学老师,而该校的英语老师符征慧又是陈文老师的学生。
访谈现场,符征慧分享了一个关于育人的小故事。符征慧说,当年陈文老师给他们开班会,讲到认真治学时,说他读书的时候,有一次考试不认真审题,写错了,偏偏整理错题的时候还是不认真,继续犯了审题错误的毛病,被赵少云老师狠狠批评,并给他做了一系列的审题训练。后来,他也渐渐养成了仔细审题的习惯。受到这个小故事的启发,符征慧现在也会给自己的学生,做一些审题训练。
此外,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、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、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,也分享了他们从教的故事和育人理念。
![](/__local/8/FA/34/DD6E0365D9767F7EB10B14E1E75_01663D7F_78425.p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