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读刊丨致广大而记史 尽精微以润心

作者:欧阳宜文     编辑:贾琦艳     来源:当代广西网   发表于: 2024-11-02 10:52  点击:

https://www.ddgx.cn/show/79341/u0s243086248p243063258p243063216p243063183p243061634p243067375p243069148a1.html


交响乐作为一种音乐体裁,自几百年前在欧洲发轫以来,既在启蒙主义时期抒写过人类自由意志的纯真、奋发与崇高,也在浪漫主义时期承载过各种诗性的情感与意象,更在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经典名作中呈现过不凡的民族气质、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。它就像一部厚重的书,能够承担起“记史”的重任。

致广大而记史尽精微以润心_微信图片_2-FZ002928575_副本

交响组曲《向海之路》由广西交响乐团创作演出。 作者供图


广西交响乐团创作演出的交响组曲《向海之路》就是这样一部“记史”性质的作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:“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。”《向海之路》是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。2023年,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扶持指导下,作品入选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(2022—2024年)第二批扶持项目,并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功首演;2024年4月在北京音乐厅演出,并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申报,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—2025年度“时代交响”创作扶持计划;同年9月,又在遵义大剧院现身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。作为近年来广西乃至我国西部创作的重要交响乐作品,这部组曲在审美上兼具“二十四品”(唐代司空图提出的二十四种美学境界)中的“雄浑”“流动”之美,在艺术价值上则做到了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。

在“致广大”方面,这部交响组曲通过“千年海上丝路”的主题,表达了宏大、壮美、崇高的美学意境。其分为8个乐章:《千秋》《美丽南方》《八桂花香》《凌波逐浪》《通江达海》《鼎沸港湾》《向海之路(组曲)》和《大同世界》。在时间的纵线上,表现了从遥远的秦汉时期开凿灵渠、开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,到新时代开挖平陆运河、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,直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愿景。在《千秋》的开头,竖琴和钢片琴交替的琶音,揭开远古的帘幕;颤音琴、钢琴、单簧管如影随形,如同影影绰绰的足迹印刻在岭南大地上,不协和的音列宛如充满朴质天真、在山岭间蹒跚而行的骆越部族。在乐队轻柔的氤氲下,明丽柔美、如泣如诉的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旋律犹如一道清泉注入到这片大地,随后汇成强劲的音响洪流。在音乐不断向前的推进中,代表大秦的陕北旋律和略显低沉的骆越音乐始终相互交织、相互守望,那是民族交融的黎明和序曲。再比如,《凌波逐浪》交替运用了中国民歌、宫廷雅乐以及西方浪漫主义的风格构成重唱;《通江达海》以西域风格的音调开篇,在打击乐雄浑的衬托下,铜管的和声将巍峨的宫殿形象勾勒于眼前。以上不禁令人追忆起华夏先民是如何沿着海上丝绸之路,筑起一座座文明交流交往交融的丰碑。尾声《大同世界》中,男女人声在高音区持续陈述,辅以乐队丰满庄严的音响,描绘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建构的理想世界。

在“尽精微”方面,《向海之路》通过对独特乐器音响和不同音乐符号的综合运用,激活了久已潜藏在人们心中的听觉和情感基因。在双管编制的西洋乐队配置中,曲作者饶有匠心地加入了一支中国的竹笛。这支竹笛在《美丽南方》乐章的开头,奏出百灵鸟般婉转的啼鸣,唤醒了苍翠欲滴的南疆大地,隐约渗透着《春到湘江》《苗岭的早晨》等经典笛曲的回响,又活泼泼地闪现出花鼓戏、彩调剧等南方地方戏曲的影子,更牵出了壮族民歌的经典代表性旋律“113535”。而在仿佛是相近题材的《八桂花香》乐章部分,曲作者却别出心裁,并没有再使用南方的音调,而是运用北方音调作为主导动机,旋律宁静、幸福而喜悦,仿佛是来自北方的游子在八桂大地上流连,被这片土地的温暖和花香所萦绕着。《向海之路》组曲通篇表现出水的意境、波的光影、浪的追逐,以及从起航到惊涛,从深邃到繁荣的种种意象。当乐队臻于安静,钢琴独自低语,又似乎成了海边人家百转千回、缓缓流淌的诉说……

交响乐作为殿堂级的艺术,既要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高艺术水准,表现重大历史现实主题,是谓之“宏大”;同时也要“俯下身子”触及人民群众的心灵,于润物无声处引发其情感的共鸣,是谓之“精微”。相信交响组曲《向海之路》不仅称得上广西交响音乐的代表作,而在全国乃至世界交响音乐的宝库中,也将据有自己的一席位置。

(作者:欧阳宜文,系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、博士)


编辑:贾琦艳

上一条:114个项目现场签约 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

下一条:郑保卫:追梦新闻六十年 矢志不移终遂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