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90后选调生杨臻莹:回到家乡 扎根基层 这就是我的长征路

作者:秦浩华 胡文豪 陈婧悦 汪舒 乔梦林     编辑:贾琦艳     来源:广西新闻   发表于: 2024-12-16 10:18  点击:

https://news.gxtv.cn/article/detail_ddba482838924e609b387107fa4b36a5.html



新长征 再出发—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】,今天我们走进资源县。悲壮的湘江战役后,国民党军在湘桂边境集结10多个师的重兵对中央红军围追堵截。中革军委在今资源县中峰镇油榨坪公堂紧急召开临时会议,作出“中峰转向”的决定,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,向贵州方向挺进,这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第一次改变行军路线,开启了长征走向胜利的新起点。今天,一批又一批来到资源工作的年轻人走进油榨坪公堂,回望红军长征途中曾在这里作出的重要抉择,直面自己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使命担当。
  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,地图上叫越城岭,土名叫老山界。
  资源位于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,是广西的“北大门”。1934年12月,突破湘江后的中央红军极度疲劳、建制不整,中革军委在资源县中峰镇油榨坪周边集结部队,红军主力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。
  【同期声:资源县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  杨臻莹
  这个油榨坪公堂我很小的时候有机会就来过,我知道这里召开过重要的会议,也为之后我们红军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我觉得这对我可能也是一种启蒙,对于我来说,回到家乡、扎根基层,就是我的选择、我的担当、我的长征路。】
  家在油榨坪公堂附近、从小在长征精神熏陶下成长的杨臻莹,对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历史以及红军井、红军岩的故事熟记在心,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要回到这片红色土地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那个人。2018年,她从广西大学毕业,报考了定向选调生,并如愿回到资源工作,希望通过努力,让家乡绿水青山的颜值和永不磨灭的红色气质在过去、现在与未来中找到链接。
  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,不由浑身紧张,前后呼喊起来,都想努一把力,好快些翻过山去。
  回到家乡后,杨臻莹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红色义务讲解员。她讲解最多的,就是粟铁匠救护红一军团班长朱镇中的故事。
  90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,龙溪村打铁匠粟传谅在回家途中遇到身负重伤的红军班长朱镇中。为躲避国民党追杀,粟铁匠把朱镇中带回村里悉心照料,暗中送药、送饭。粟铁匠一家待朱镇中如同亲人,好东西都给他吃,而自己则吃蕨粑、野菜充饥。伤势好转后,朱镇中也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,回报粟铁匠一家的救命之恩。
  【AI画面
  朱镇中:三爷,我的伤好得差不多了,我得回江西找部队,我还有任务。
  粟铁匠:要回去,你迟几天再动身,我想办法给你筹点路费。
  朱镇中:三爷......
  粟铁匠:莫讲了,等胜利了一定回来看看。】
  【同期声:粟传谅后代   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党委副书记   粟厚德
  1955年的时候他们就取得了联系,到1956年朱镇中在南京工作,就把救命恩人粟铁匠接去南京做客,后面中途他也回到我们龙溪来过三次 ,看望老铁匠,到现在两家的后代一直承诺要像亲戚一样走动。】
  传承是最好的纪念。在资源,以中峰镇为核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,串联起红色地标,燃动着红色记忆。
  在资源县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群众性主题文艺晚会上,干部群众自编自导自演,将熟悉的红色故事搬上舞台。
  【同期声:资源县中峰镇红军小学学生  陈玉龙
  明白革命的不容易。】
  【同期声:资源县文化馆馆长  秦群英
  我们在这么美好的、这么幸福的年代,要把感党恩精神传扬下去。】
 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成长在资源、工作在资源,杨臻莹走着红军战士走过的石板路,聆听中革军委临时会议旧址的历史回响,更加坚毅笃定,长征精神穿越时空,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。
  【同期声:资源县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  杨臻莹
  从幸福的今天回望艰难的昨天,作为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年轻人,我们更加要将长征精神传承好,发扬好,我觉得这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最好的答案。】

 

编辑:贾琦艳

上一条:把蔗糖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

下一条:中国人首次获得该奖!他曾在广西大学攻读硕士